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台湾是祖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

台湾是祖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读台湾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理事物名称:B省_____(填简称)。据图推断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______

(2)台湾岛地形类型以为主_____

(3)_____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的气象灾害是_____

(4)城市①到③的图上距离是 2.5 厘米,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千米。

 

闽 西部 山地 北回归 台风 350 【解析】 台湾位于我国东海与南海之间,包括台湾岛及其周围岛屿组成,地形是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跨了热带和亚热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利用其便利的海上运输条件,大力发展了出口加工型经济。 (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B是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福建省,该省区简称“闽”;从台湾的地形分布可以看出,台湾东部多山地、西部多平原,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 (2)由图可以看出,台湾岛的地形是以山地为主,台湾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是山地。 (3)由图可以看出,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南部,台湾是一个跨了热带与亚热带的省区;位于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经常会遭受的气象灾害是台风。 (4)由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40千米,若城市①到③的图上距离是 2.5 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50千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给人留下的 印象,既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也有“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大漠。

材料二  西北地区示意图

(1)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图中的 A_____高原。来到这里,可能看到的最具地域特色的景观是_____

(2)小理想看“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大漠,建议他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C_____盆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_____资源运送到东部地区。

(3)图中从 A 到 B 到 C,植被类型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_____,主要原因是降水从东向西逐渐_____(增多/减少)。

(4)小理暑假来到新疆吐鲁番,品尝了当地的瓜果,感觉特别甜。这里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这里夏季昼夜_____,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5)“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体现西北地区富有特色的_____

A.旱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灌溉农业

 

查看答案

读“长江三角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人口稠密,城市分布最密集,经 济发展水平最高;核心城市是_____(填序号和名称)。

(2)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生活方式可以称之为“_______”。

(3)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位于③城市的是_____

(4)长江三角洲地区被誉为“鱼米之乡”,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答两方面).

 

查看答案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 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自从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的决定以来,该地区已成为我国西部开发后又 一个投资热土。

材料二:图为东北地区简图

(1)A 是______(邻国),C 是_____海。

(2)阴影区 B_____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由哈尔滨的气候图可判断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

(4)图中大兴安岭西侧的农业部门是________

(5)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数字代表四大地理区域名称:A______

(2)界线 a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界线 b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3)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是_____,以湿热为主要特征的是_____。(填序号)

(4)春旱出现的区域是_____。(填序号)

(5)下列旅游景点分布在B区域的是_____

A.颐和园    B.天池   C.桂林山水       D.青海湖

 

查看答案

读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盆地的中心附近

B.高山山腰附近

C.山前平原和山腰附近

D.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