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某年5月30日高温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5月30日,我国37℃以上的...

读我国某年5月30日高温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5月30日,我国37℃以上的高温主要集中分布的地形区是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盆地。

(2)图中A是我国最长的河流________,目前该河上修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是________工程。

(3)图中B是我国重要的界山________。它是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也是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4)甲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乙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5)根据干湿状况,甲地大部分属于________,适合发展农业中的________、林业和渔业发展;乙地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地区,适合发展农业中的________业。

 

华北 塔里木 长江 三峡 秦岭 0 800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海陆位置(或海陆因素 距海距离) 半湿润区(半湿润地区) 种植业 干旱 畜牧(牧) 【解析】 根据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进行分析解答。 (1)读图可知,5月30日,我国37℃以上的高温主要集中分布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和塔里木盆地。 (2)图中A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目前该河上修建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3)图中B是我国重要的山脉秦岭。该山脉与淮河组成了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是我国1月份 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4)甲地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乙地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5)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根据干湿状况,甲地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区,适合发展农业中的种植业、林业和渔业发展;乙地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地区,适合发展农业中的畜牧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图及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2011年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_%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________ %的人口,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迹。

(2)我国的人口分布界线是黑龙江省的__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__画一条直线,此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3)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不断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不断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实行“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

三沙市是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周围海洋资源丰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沙市位于我国四大海域中的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三沙市的主要地理特征是

A.陆地面积大,淡水资源丰富

B.人口众多,主要从事种植业

C.平均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

D.我国纬度最低的市级行政区

3.根据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三沙市可能发展的是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畜牧业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所在的省区与其行政中心的连线,正确的是

A.甲—长沙 B.乙—武汉

C.丙—南昌 D.丁—香港

2.丁省所在的工业基地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4月26日— 27日的降水量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本次降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图示区域内,降水范围较广

B.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C.水汽主要来自海洋

D.降水主要来自台风

2.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耕地以旱地为主

B.该区域的河流多为外流河

C.该区域多为荒漠地区

D.作物熟制都是一年一熟

 

查看答案

厉害了,我的国!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后,“高铁外交”又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名片,“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和创造的代名词。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公路运输相比,高铁的优势在于

A.运价低 B.机动灵活 C.成本低 D.运速快

2.“中国高铁”能走向世界,关键在于

A.先进的技术 B.丰富的劳动力 C.开放的政策 D.悠久的历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