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活动,下图示意考察地区地形。读图回答下列问...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活动,下图示意考察地区地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⑦的海拔是________米,E处的海拔是________米,两处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2)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④________,⑥________

(3)①地未被水淹没前属于_____(地形类型)。同学们考察地区北部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

(4)图中标注的“小河”大致流向是______。E地在D地的___方向。

(5)图中C处计划从小河引水,AC、BC两条路线中较合适的路线是_________,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③、④、⑤各处,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地方是_______,容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_

(7)甲、乙两山坡,更适合开垦成梯田的是______山坡,理由是__________

 

557 150 407 山脊 鞍部 盆地 山地(或山地丘陵) 自西向东(或自西南向东北) 正东(或东偏北或东北) AC A地海拔比C地高,可通过重力自流引水;而B地海拔比C地低,需要抽水 ② ③ 乙 乙山坡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据图分析可知: (1)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据此判断,山顶⑦的海拔是557米,E处的海拔是150米,两处的相对高度是557-150=407米。 (2)图中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⑥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3)依据位置,图中①地未被水淹没前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应为盆地。图示地区北部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主要地形类型是山地。 (4)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按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辨别方向,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据此判断,图中标注的“小河”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E地在D地的正东方向。 (5)图中C处计划从小河引水, A处海拔高,可实现水的自流,而B地海拔比C地低,无法自流,所以AC、BC两条路线中较合适的路线是AC。 (6)图示②、③、④、⑤中,②处是等高线重叠的部分,为陡崖,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脊,为山谷,容易形成河流,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容易形成分水岭,⑤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不能形成河流。 (7)甲、乙两山坡中,更适合开垦成梯田的是乙山坡,理由是乙坡等高线稀疏,坡缓,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开垦梯田难以进行农业生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不堪重负的地球》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该漫画直观反映当前世界存在的严重问题是

A.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数量过多

C.环境污染加剧 D.乱砍滥伐过度

2.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是

A.大力开发未开发地区 B.大力推进太空移民

C.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世界海陆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洋有

A.北冰洋、太平洋 B.北冰洋、大西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2.七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A.欧洲、北美洲 B.非洲、南美洲

C.亚洲、北美洲 D.欧洲、亚洲

 

查看答案

    读诗人杜甫作品《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绝顶”属于地形部位中的

A.山顶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2.作品描写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查看答案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海拔高度是200米

B.丙地海拔高度是200米

C.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300米

D.乙丙两地相对高度是200米

 

查看答案

贝贝观察四幅图幅相同的世界、中国、福建省和龙岩市地图,他发现

A.世界地图比例尺最大 B.中国地图表示范围最广

C.福建地图内容最详细 D.龙岩地图表示范围最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