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较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材料二:“黄河流域略图”

(1)祁连山是__________走向的山脉,它是第__________级阶梯和第___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2)甲是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______;乙是我国的内海: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河段,容易发生凌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_____;如图所示该工程的东线主要是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5)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

(6)“地上河”对黄河下游地区有什么影响?

 

(1)西北—东南 一 二 (2)青海湖 渤海 (3)② ④ (4)南水北调 天津 北京 (5)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 (6)易造成水患 【解析】 根据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进行分析解答。 (1)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它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甲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是内陆咸水湖;乙是我国的内海渤海。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河段,容易发生凌汛的是②④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河段。 (4)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如图所示该工程的东线主要是满足天津、北京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5)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 (6)“地上河”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是:河床高于两岸,易发生洪水灾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方我国人口增长图和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反映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_______,人口增长_______

(2)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我国把实行_____________作为基本国策,基本内容为控制人口__________,提高人口___________

(3)右图中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域有_______________。(看图写出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4)从图上看出,我国人口分布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大致以A_______至B ______ 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答出两个)

 

查看答案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两种位次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 B.我国的人口众多

C.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D.我国人口的总量与自然资源的总量十分吻合

2.为了缩小这种位次差异,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

A.大量进口这些资源的数量,以提高人均量

B.加大这些资源开采的力度,大幅度提高资源开采的总量

C.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顺其自然,过一段时间,这种差距会自然缩小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时段北京朋友圈的热议内容,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

1.朋友圈的热议内容所说的自然灾害为

A.寒潮 B.沙尘暴 C.暴雨 D.台风

2.该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长江水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横断山区 B.流经三级阶梯 C.位于热带区域 D.注入黄海海域

2.以下有关长江各河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段多峡谷险滩,落差大 B.乙河段河道平直方便通航

C.丙河段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 D.丁河段冬春往往形成凌汛

 

查看答案

中央气象台2018年12月9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读“秋裤预警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寒潮来袭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刮起强劲的西北 B.吹来湿润的东南风

C.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D.农田开始播种

2.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不带走一条秋裤”,是因为其

A.深居内陆 B.海拔低 C.四周环山 D.面积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