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我们生活的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面关于亚洲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生活的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面关于亚洲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  )

A.西临欧洲,东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 B.南望南美洲,北临北冰洋

C.南临印度洋,东南隔海与北美洲相望 D.西南隔海峡与大洋洲相望

 

A 【解析】 读世界地图可知,亚洲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选项A正确. 亚洲南望大洋洲,北临北冰洋,选项B错误. 亚洲南临印度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选项C错误. 亚洲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选项D错误.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亚欧大陆沿30°N的地形刨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图反映的地势特征是(    )

A. 中间高,四周低 B. 中间高,两边低 C. 西部高,东部低 D. 东部高,西部低

2.据图可以推断我国长江流向是(    )

A. 自东向西 B. 由北向南 C. 自西向东 D. 由南向北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B.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C.亚洲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D.亚洲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查看答案

发源于亚洲中部的山地、高原,自北向南注入海洋的河流是(   )

A.叶尼塞河 B.印度河 C.黄河 D.长江

 

查看答案

拥抱北冰洋续写新篇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北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极地区一般指北极圈以北地区,包括        洋和        洲、亚洲、北美洲的部分陆地。

(2)因纽特人是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000多年。下面是关于因纽特人传统生产生活的描写,从中找出三处错误,抄写在横线上。

北极地区居民众多,以因纽特人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一直过着渔猎生活。为了生存,在漫长的夏季,他们捕猎海豹、鲸鱼、企鹅和驯鹿;为了抵御严寒,他们用各种兽皮制成衣服,在冰雪中挖建窑洞。恶劣的自然环境促使他们物尽其用。

错误1            错误2            错误3           

资料:为确保全球粮食安全,2008年在斯瓦尔巴群岛建造了“世界末日种子库”。干燥、低温是保存种子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在零下20°C的恒温环境中,密封瓶中的种子可以保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3)结合相关资料,完成结构图,说明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世界末日种子库”的优势条件。

2018年7月,俄罗斯通过北极航道首次向中国输送液化天然气;同年8月,我国“天恩”号货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

(4)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为(    )

A.高纬航行,利于节省燃料 B.受自然条件制约,通航时间短

C.缩短航程,节省时间    D.途经国家多,贸易往来频繁

(5)寒冷的北冰洋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逐渐变得繁忙。北极航道的开通是一把双刃剑,关于航道开通的利与弊,请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              ,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纪录片《远方的家》这样描述智利:“她被誉为‘天涯之国’,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她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熟悉是因为在中国的超市和商场里,会看到很多来自智利的农副产品。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延伸,中智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密切合作”。

(1)智利被称为“天涯之国”,地处________大陆的最南端,与________洲隔海相望。

(2)智利领土南北狭长,东侧隔____________山脉与阿根廷相邻;北隔阿塔卡马沙漠,与________(国家)相接。

中国是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车厘子是我国从智利进口的高端水果之一。

(3)智利车厘子喜温、喜光照,适宜在地中海气候区种植。下图中最适宜种植车厘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4)春节期间,智利水果走红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智利的冷藏保鲜技术先进B.智利国内消费市场狭小

C.位于南半球,反季节供应D.适合种植的耕地面积广大

(5)除水果外,智利出口中国的还有_____产品和_______(矿产资源)等。

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里氏9.5级地震,是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2019年,智利发生里氏5.0级以上的地震多达8次以上,中国积极给予多方面的帮助。

(6)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解释智利多地震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