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桑蚕文化是中国桑蚕文化的代表,但近年来,当地老百姓更愿意发展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桑蚕面积、养殖量、蚕茧产量连续7年滑坡,使浙江桑蚕养殖业陷入困境。读“浙江省简图”(图1)和“浙江南部某地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浙江省桑蚕养殖区集中分布在( )
A.东部地区 B.南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北部地区
2.当地老百姓更愿意发展苗木、花卉等高效衣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市场 B.降水 C.气温 D.地形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承载着首都功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以外的功能,这也意味着教育、医疗、金融、制造业等产业将逐步转移到雄安。“海绵城市”已作为雄安新城规划建设的核心理念。作为海绵城市的核心器官,“雨水街坊”示范区从雨水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结合石笼、玻璃钢格栅等新型材料及观赏草等生态植物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延伸自然的绿色生态空间。据京津冀一体化示意图和“雨水街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如约而至,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2.“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的作用是( )
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②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④治理生活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党中央将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千年大计,雄安新区选址主要考虑( )
①距离北京和天津远近适中②工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③有利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④生态环境较好,地质构造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在陕北的米脂县境内,有个高西沟,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创造性地对每一座山采取生物措施:山顶植松树,沟岔栽材林;阳坡栽杨、槐、椿树,荒坡种柠条,沟谷栽果树。经过几十年治理,如今的高西沟已经变得山清水秀。当地人民切切实实感到是科学挽救了高西沟。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冲成万条沟”,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造成了当地严重的( )
A.水土流失 B.湖泊萎缩
C.凌汛危害 D.城市化问题
2.材料中“肥土”最终流入什么河道中( )
A.长江 B.淮河 C.黄河 D.珠江
3.从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人民科学挽救高西沟的措施是( )
A.人口迁移 B.生态建设
C.大力发展畜牧业 D.陡坡种植粮食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0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1.图示地区发展发展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农田基本建设好 B.土地资源丰富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2.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
A.劳动力缺乏 B.灌溉水源缺乏
C.热量不足 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3.黑河市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C.全球气候变暖 D.大棚农业的推广
对下列诗句和谚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反映的是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指的是我国四大牧场之一的内蒙古牧场的景观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判断,秦岭—淮河线大致是哪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
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②和④ D.①和②
2.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的地理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④地区的特色饮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