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东南亚中南半岛示意图”和“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我...

读“东南亚中南半岛示意图”和“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 条条南流水。”该诗句说明了中南半岛的山脉与河流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

(2)A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此河水位变化大,原因是流经_____气候区,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3)在南亚北部,B是_____山脉, 其形成原因是板块之间的_____ (填“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 运动造成的。

(4)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都濒临印度洋  B.都与我国接壤

C.都跨热带和北温带  D.都是华人、 华侨集中的地区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 喜马拉雅 碰撞挤压 D 【解析】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1)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2)A表示的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此河水位变化大,原因是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3)南亚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由喜马拉雅山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4)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都濒临印度洋,故A正确;东南亚和南亚两地都与我国接壤,故B正确;北回归线穿过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两区域都跨热带和北温带,C正确;东南亚是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而南亚华人数量较少,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欧洲西部地形和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纬度位置上来看,欧洲西部主要位于_____带。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_____国家。

(2)由欧洲西部地形图可以看出: 地形是以_____为主,山脉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对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具_____(填“阻挡”或“利于深入”)的作用。

(3)近年来我国的油纸伞大量销往欧洲西部市场,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油纸伞在欧洲西部畅销的原因与该地区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_____的特征有关。

(4)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 下列旅游景点位于意大利的是_____

A.   B.

C.  D.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三座山峰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填字母)。

(2)若量得山峰B到E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 则实地水平距离是_____千米。

(3)为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当地规划了攀岩、激情漂流等旅游项目,图中字母表示的区域中,适合攀岩的是_____地;①②两河段的漂流项目中,更刺激的是_____河段

(4)右图是北半球每年_____(节气)前后的光照图,此时村庄甲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国西北地区简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冷湿 C.高寒 D.湿热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及其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地—丰沛的大气降水 B.乙地—地下水

C.丙地—祁连山冰雪融水 D.丁地—塔里木河

 

查看答案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与①④两区域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

A.7 月 0℃等温线 B.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C.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 正确是(   )

A.①区耕地以水田为主 B.②区普遍种植油菜和玉米

C.③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D.④区沙尘暴气象灾害频发

 

查看答案

    下图是“辽宁省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辽宁省有我国重要的(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连接北京和辽宁省沈阳的重要铁路线是(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京哈线

3.在东北振兴战略中, 辽宁省应该(   )

①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 ②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③大量输人能源发展原有产业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