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6ec8aac122bd4f6e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      ④   。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  ⑤  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⑥ 。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⑦     ,     ⑧    。因此,如果      ⑨       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2)①BaCl2+Na2SO4=BaSO4↓+2NaCl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a端上铜丝变黑 ④玻璃棒a端下沉   (4)⑤甲  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⑦B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⑧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⑨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有气体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探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6ec8aac122bd4f6e

[实验方案]  将3枚洁净的铁钉同时置于如图所示环境下的试管中,观察铁钉锈蚀情况。

[实验现象]3天后,I、Ⅲ中铁钉不生锈,Ⅱ中铁钉明显生锈。

[获得结论]

(1)对照实验l、Ⅱ,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                  ;

(2)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

[拓展探究]

(3)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6ec8aac122bd4f6e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

 

查看答案

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E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     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

 

查看答案

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    7(填>、=、<)。

(2)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3)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目的是                      ,“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            ,说明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而出现的上述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6ec8aac122bd4f6e

 (1)表中x =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