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2011年四川成都,17题)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

(2011年四川成都,17题)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I表示加入药品前的一个操作,其目的是         

(3)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实验室通常不选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某小组经研究,用图II所示方法成功制得了大量CO2(反应物为稀硫酸和石灰石)。

①该方法中加热仪器名称是       

②推测: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铵和对溶液加热,目的都是       

③思考图II方法,你认为相比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其改进的出发点是       ;对比两种方法,你认为要进行实验改进,关键是        

 

(1)CaCO3+2HCl=CaCl2+H2O+CO2↑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4)①酒精灯;②增大硫酸钙的溶解性;      ③制得的气体较纯,不含氯化氢气体     找出影响实验的因素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成都,14题)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

I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讲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     (填“金属”或“非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       (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至少一条)。

(3)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II 日本核灾难后,清洁煤电收到追捧。我国已成功运行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使液态二氧化碳成为最终产品。

(1)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生产更环保的碳基钾肥,如碳酸钾等。碳酸钾中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2)该技术的重要一步是在低温条件下用化学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控制低温条件的原因是       ;所用化学溶剂可能是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

(2011年山西,21题)如图是二氧化碳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已略)

 

6ec8aac122bd4f6e

 

(1)用元素符号填空:

碳元素______;甲烷__________;

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碳酸钠中所含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1年湖北襄阳,48题)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存在。写出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然后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             ,证明有CO存在。实验后向燃着的木炭上洒水使其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          

 

查看答案

(2011年上海,48题)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彰显化学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科学家正致力于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的物质,可以缓解________这一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

(2011年安徽巢湖,12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造成试管

底被穿通,留下圆形小孔。在老师的启发下。兴趣小组变废为宝,将细铜丝揉成小球垫在试

管底部,配上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和烧杯,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

示。   

(1)若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在试管内的铜丝球上方应盛放块状__________ (填药品名

称。下同),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

此装置制取氢气.在试管内的铜丝球上方应盛放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气体之前,都必须要捡查装置的气密性。写出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