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是同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它还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多种有 机物,如甲烷(CH4)、乙烯(C2H4)等.试计算:
(1)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
(2) 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 CO2转化为C2H4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一定条件C2H4+4H2O,若用24g H2转化CO2,则理论上能生成C2H4多少克(列式计算)?
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XX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小麦粉、小苏打….她思考: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
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实验一: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 ,则能得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
实验三: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 |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
(3)
|
(4)
|
【交流总结】
(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
(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
小华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图1:
(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4)在用量简量取水的过程巾,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他的操作如2图所示,其中规范的是 (填序号).
(5)如果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
A.称量前天平没有调平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2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1)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
(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与F连接,则F中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由此说明了CO2的性质有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给仪器和药品(金属片表面已经过打磨),验证 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顺序.
(1)金属片表面需经过打磨的原因是
(2)若他们仅通过改变依次插入这一支试管中三种金属片的顺序,设计了如下六种实验方案(假设每次反应中金属均过量,且反应充分进行)
①A1、Fe、Cu ②Al、Cu、Fe ③Fe、A1、Cu
④Fe、Cu、A1 ⑤Cu、Fe、A1 ⑥Cu、Al、Fe
其中能正确验证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实验方案有 (填序号)
2011年3月1113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放射性物质泄漏.核泄漏造成放射性碘一131可能被附近居民吸收,引发人体疾病.
(1)碘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1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有 (填序号).
A.碘属于金属元素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碘的原子序数为53 D.碘的元素符号是I
(2)民间传言食用碘盐能防辐射,因而出现一些地方公众盲目抢购碘盐的情况.2图是某超市销售的一种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①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世界卫生组织提醒:成人每天服用量约为90mg的碘元素,可减少人体甲状腺对放射 性碘--131的吸收,从而有效防止核辐射.假设每人每天食用5g上述碘盐,则每人每天最多能从碘盐中吸收
mg碘,所以仅食用碘盐 (填“能”或“不能”)有效防止核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