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能产生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A.NH3的密度 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3的质量
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分子等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红甚至变为无色,是因为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变小
C.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
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 B. C. D.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有白烟产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产生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