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
A.点石成金 B.变废为宝 C.塑料回收 D.资源再生
下列化学工艺最早不是从我国产生的是( )
A.制青铜器 B.烧瓷器 C.冶铁炼钢 D.制作玻璃器皿
我国古代化学制造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
A.生产石油、天然气、沼气 B.制井盐、烧碱、盐酸
C.造纸、制黑火药、烧瓷器、青铜器 D.制塑料、玻璃、黑火药、指南针
某钢铁厂高炉欲生产200 t含3%杂质的生铁,需要含85%氧化铁的赤铁矿石多少吨?
某同学用A、B、C三个烧瓶分别按图5-10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设环境温度和压强保持不变),结果如下表
(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时间/天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A瓶(干燥的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B瓶(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
0 |
0.4 |
1.2 |
3.4 |
5.6 |
7.6 |
9.8 |
C瓶(沾了清水的铁丝) |
0 |
0 |
0 |
0.3 |
0.8 |
2.0 |
3.5 |
D瓶(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1)B瓶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
(2)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 。
(3)怎样才能防止铁生锈(至少写出两点具体措施)? 。
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为探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利用图5-5甲装置实验,过近一个月观察,发现B中铜丝生锈,而A、C中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小林同学得出结论:铜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接触。
试回答:
(1)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吗?
(2)你认为参与铜生锈的物质还可能有 ,理由是 。
(3)为验证你的判断,可用图中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发现,D中铜丝基本无变化。由此可认为:铜在 条件下难于生锈,故参与铜生锈的物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