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称量前,当天平的指针不在零点而偏右时,用以称量物质,天平达到平衡时,所得数据与实际质量相比

A.相等                         B.偏小                         C.偏大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

(6分)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中国政府关于减排的承诺,再次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大国形象。目前,“低碳”正成为国民的共识。

(1)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做法:                    

(2)科学家打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化学方程式可写作:2CO2 + 6H2 = C2H4 + 4H2O。   若用12gH2转化CO2,则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多少升?(已知: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为1.977g/L;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6ec8aac122bd4f6e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

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正确完成下列2小题的另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6ec8aac122bd4f6e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6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右图装置很熟悉,请回答有关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写出标号仪器有名称:①            ②           

(2)我们知道有两种气体在实验室可以采用右图装置进行制取,请写出这两个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

(8分)“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近年来,巢湖市大力发展农村沼气能源,现已建成8000多口沼气池。沼气是当今农村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受到了许多农户们的欢迎。

(1)沼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沼气略带臭味,请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            气体。

(2)从安全方面考虑,点燃沼气前,要先                      ,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      ,其原因是                        ,写出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人认为,沼气作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对些说法,你的评价是     

                                                                        

(4)沼气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