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5分)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

(5分)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

(1)请你从图甲中选择实验室用此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6ec8aac122bd4f6e

(2)若用C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要从_______(填“a”或“b”)进入集气瓶。

(3)闻氨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图乙是利用氨气做的一个趣味实验(夹持设备已略去),烧瓶中装有干燥的氨气,胶头滴管中装有水,先关闭阀门,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内,然后打开阀门,请你描述烧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6ec8aac122bd4f6e

 

(1)A(1分);(2)b(1分);(3)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氨气的气味。 (或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1分);(4)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内(1分),形成红色喷泉(1分)。 【解析】(1)A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反应产生气体的发生装置;(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上方进入集气瓶内,将空气从下方赶出去;(4)读题可知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氨气溶解,瓶内压强降低,将酚酞溶液吸入烧瓶内形成喷泉,因为氨气水溶液显碱性,故喷泉为红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分)在Cu(NO3)2、AgNO3 和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1)请说出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哪些成分?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成分?

(2)写出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

(3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将黑色氧化铜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2)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主要成分是铝粉)来防止铁生锈:

(3)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小苏打的药品来减轻症状:

 

查看答案

(3分)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请举出实例。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3)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什么会影响金属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

(10分)做化学实验时,实验台上的药品应分类有序地摆放。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实验台上摆放了下列药品,其中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见下图)。

6ec8aac122bd4f6e

(1)欲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药品中的_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序号);

(2)上述有些药品若敞口放置很容易变质。试举一例,说明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欲探究标签破损的药品的成分。

《分析思考》根据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该药品可能是_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D.单质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还可能是_____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Ⅰ.小明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样品溶液滴至经过润湿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溶液显碱性。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错误

C.方法错误,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D.方法错误,结果偏大,但结论正确

Ⅱ.根据以上结果,小明认为原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但小俊认为小明的判断错误。你赞同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小强选用图中的试剂,在小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它是Na2CO3溶液。请你补全小强的实验报告。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

 

 

原试剂是Na2CO3溶液。

<反思与评价》小伟对小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试剂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

 

查看答案

(5分)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2)实验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___;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

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___________组。(2分)

第①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