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①、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中盛有稀盐酸,烧杯①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①,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填一种即可)
(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②中少量,会看到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现象 装置 |
① 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 |
② 气球变瘪 |
③ 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 |
滴管A |
|
|
H2O |
烧杯① |
H2O |
固体Na2CO3 |
|
根据下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用序号填写):
A B C D E
(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 。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关系如下图,“→”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反应关系。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1)若甲、乙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且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乙的化学式为 ;甲生成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丙、丁、戊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且只有一种元
素相同,丙和丁反应会产生气体。请写出丙和戊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乙为一种气体灭火剂,丙和戊含有三种相同元素,则丙和戊的化学式分别为 、 ;若丁由两种元素组成,则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①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 。
②制造汽车需要大量钢铁,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初期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 ,这是因为 (填化学方程式)的缘故;反应进行一会儿,又可以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分别用下列一种试剂就能直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稀硫酸
(3)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 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 |
1 |
2 |
3 |
4 |
5 |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 |
72.2 |
91.9 |
111.6 |
131.3 |
152.1 |
请计算:
1.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需要40 g氢气,计算至少需要消耗氢化钙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