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尼龙、蚕丝、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合成纤维
B.多食用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C.铝合金门窗表面因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不易被腐蚀
D.少驾私家车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A.在雪花形成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小沁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杂质为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C为有刻度的玻璃仪器,可装合适的液体,根据液面位置变化测定气体体积。
(1)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水、油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并调整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③由A向B滴加足量稀硫酸;
④调节D的位置至C、D中液面高度一致,记录C中液面位置。
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
(2)若纯碱样品的质量为ag,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CO2体积为VL,要求出Na2CO3
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①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②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③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④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
(3)若B中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6g,为确保Na2CO3全部参与反应,从A中加入到B
中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至少为多少克?
【解析】(1)根据实验是要根据液面位置变化测定气体体积分析实验步骤;
(2)要根据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还缺少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
(3)为确保Na2CO3全部参与反应,假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根据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所需的稀硫酸的质量
如图所示,小文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不能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向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1)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她每次从该烧杯
中取少量的溶液,进行了以下三个不同的实验。
①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仍无色。
②蒸发溶液,有固体析出。
③向溶液中加入镁条,无气体产生。
上述三个实验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为无色,故无法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若完全反应则溶液呈中性,若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则呈酸性,因此可以从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酸着手设计实验
A~I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已知A为金属单质,其它均为化合物。F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为一种常见的不挥发性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G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D溶液+H溶液: ;②I+E溶液: 。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F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F是碳酸钙,F生成的G能与水反应生成H,H能与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I,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则H是氢氧化钙,G是氧化钙,,E为一种常见的不挥发性酸,则E是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D硫酸铜,故B中含有铜元素,A为金属单质,则A为铜,B为氧化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