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03N3C1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高氯精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l:1:1

C.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

D,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D 【解析】A、根据高氯精的化学式C303N3C13 可知高氯精由C、O、N、Cl四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高氯精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 3:3:3:3=1:1:1:1;故B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3=12:14; 故C正确;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可得 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35.5×3/(77.5×3 )×100%=45.8%;故D错误;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纯碱        B.蒸馏水       C.葡萄糖          D.洁净的空气

 

查看答案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     B.干冰升华     C.食物腐烂      D.铁制成铁锅

 

查看答案

下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生理盐水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

6ec8aac122bd4f6e

(1)该瓶溶液中含水            g。

(2)若以每分钟60滴(20滴约为1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输液500mL,约需      分钟输完。

(3)某学习小组为了检验标签说明是否属实,进行如下实验鉴别,取100g该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银,至不再有沉淀产生(AgNO3 + NaCl=== AgCl↓ +NaNO3),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2g,通过计算说明标签说明是否属实?(精确到0.1%)

 

查看答案

 (6分)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于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6ec8aac122bd4f6e

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                      

Ⅱ.小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猜测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Ⅲ.实验2中,小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请用物理、化学方法各1种进行鉴别。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查看答案

(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二: 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