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 B.干冰升华 C.食物腐烂 D.铁制成铁...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     B.干冰升华     C.食物腐烂      D.铁制成铁锅

 

C 【解析】A. 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 干冰升华是物质状态的改变, 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错误; C. 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 铁制成铁锅是物质状态的改变, 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生理盐水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

6ec8aac122bd4f6e

(1)该瓶溶液中含水            g。

(2)若以每分钟60滴(20滴约为1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输液500mL,约需      分钟输完。

(3)某学习小组为了检验标签说明是否属实,进行如下实验鉴别,取100g该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银,至不再有沉淀产生(AgNO3 + NaCl=== AgCl↓ +NaNO3),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2g,通过计算说明标签说明是否属实?(精确到0.1%)

 

查看答案

 (6分)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于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6ec8aac122bd4f6e

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                      

Ⅱ.小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猜测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Ⅲ.实验2中,小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请用物理、化学方法各1种进行鉴别。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查看答案

(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二: 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6分)奶粉有毒是因为其中含三聚氰胺,它是白色晶体。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含量。三聚氰胺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说明三聚氰胺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利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在家庭检测奶制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具体操作方法是:

(1)按比平常浓度的分量用           (填冷水或热水)冲奶粉,用勺子(或筷子等)充分        至不再有固体,然后放入冰箱,待牛奶冷却,该操作相当于利用             结晶法让三聚氰胺析出。

(2)然后将上述的牛奶倒在黑布上进行              

(3)如果有白色固体留在黑布上,则用清水冲洗几次,排除其它可溶物

(4)如果反复冲洗后发现仍有           ,那就很可能是三聚氰胺,这种奶粉不能用了.

 

查看答案

(8分)臭氧层被破坏会造成紫外线过度照射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紫外线对促进在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对骨组织的生成、保护均起有益作用。但紫外线过量照射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免疫系统及白内障等眼的疾病。氯氟烷烃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氯氟烷烃与臭氧层氯氟烷烃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的人工源物质,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寿命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它进人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氯氟烷烃主要来自冰箱等物质的制冷剂,喷气式飞机的尾气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6)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