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故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①少量氢氧化钠可用石灰石、水、纯碱(Na2CO3)为原料制取,流程如下:

6ec8aac122bd4f6e

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色固体加入纯碱溶液后所有发生的化学反应     10    

Ⅱ.滤液中存在少量的Na2CO3,用适量     11      试剂可以去除该物质。

②为测定某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实验都完全进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6ec8aac122bd4f6e

Ⅰ. 要确定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所需要的数据是    12     

A.固体样品的质量 

B.浓硫酸实验前后质量 

C.浓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前后质量  

D.所用稀硫酸质量 

E.仪器D中氢氧化钠固体实验前后质量

F.稀硫酸质量分数

Ⅱ. D装置的作用是     13     。没有D装置对氢氧化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影响是    14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

右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套实验装置。

6ec8aac122bd4f6e

①仪器a的名称是    1       。

②用该套装置可以完成加热胆矾的实验,写出反应中固体颜色的变化  2    

③如该装置添加导管后能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选出完成该实验所要添加的导管是  3   (填编号),导管应伸入到试管  4    部。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5           

6ec8aac122bd4f6e

D.

 
④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结束立即取出固体,发现其中还混有黑色粉末,分析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6      

⑤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不适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理由是            

       7            

⑥该装置添加带橡皮塞的导管后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8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9        

 

查看答案

某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镁,如每片药品中含氢氧化镁0.29克。取该药品四片,与7.3克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求:①每片药品中氢氧化镁物质的量;②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6ec8aac122bd4f6e

①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   15        状态。

②t2℃时,溶解6g甲物质,至少需要  16     g水。

③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17    

Ⅰ.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Ⅱ.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Ⅲ.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Ⅳ.溶剂的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

选择“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①生活中少用10个塑料袋可以减少约0.02molCO2排放。CO2的摩尔质量是  6  ;它属于  7  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 0.02molCO2约含有  8  个CO2分子。

②“低碳交通”鼓励使用新能源,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9          。

③回收可利用的资源,如旧手机中的金属。手机机芯中含有铜、金、银等。写出银的化学式  10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金属铜的流程图:

6ec8aac122bd4f6e

Ⅰ.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1              

Ⅱ.溶液A的溶质组成是          12                

Ⅲ.在固体B中加入过量的  13   溶液,再通过  14   的分离方法得到金属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