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 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下列图( I )是部分常用化学仪器或装置,图(Ⅱ)是部分“微型”化学仪器或装置(用 “微型”仪器做实验,其试剂用量和废物排放量是通常用量的l/10或更少,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对比图(I)和图(Ⅱ)回答以下问题:
⑴图( I )中A、B的名称分别是 、 ;
⑵用图(Ⅱ)中的“微型”仪器做实验,固体只需极少量、液体用量也很少(或只需1~2小滴),相对用图(I)仪器做实验的优点是 、 、 (填序号):
①节约药品用量 ②能完全消除实验污染 ③方便个人或家庭实验 ④若需加热也能节约燃料
⑶图( I )中的C装置的作用相当于图(II)中的装置 (填字母),它们在实验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通过控制 来控制反应速度。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10%H2O2溶液与1.0g MnO2均匀混合
Ⅱ.将x g10% H2O2溶液与1.0g CuO均匀混合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 ____;Ⅱ中x的值应为___ _____。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
Ⅰ |
50.0g |
1% |
0.1g |
9 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 mL |
Ⅲ |
50.0g |
4% |
0.1g |
31 mL |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 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⑵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丙途径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丙两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⑶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⑷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
检验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
⑸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D装置收集,装入药品前应先 ;实验时发现D装置出现了红色,其可能原因是 。用已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溶于水然后过滤的办法可以回收到二氧化锰固体,
过滤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 、 、 。
⑹把⑸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锰酸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看到 时应停止加热。
⑺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氧气的含量: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⑵活塞在整个实验中的运动状况是先向 ,原因是 ;然后向 ,最后停在刻度_ ___处。
⑶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_ ___,该实验能体现出该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 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可能原因是 。
(4)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______,这是利用了氧气___的性质。
(5)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6)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