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 |
Mg |
Al |
Fe |
MgSO4溶液 |
有气泡产生。 |
“▲” |
“▲” |
Al2(SO4)3溶液 |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
“▲” |
“▲” |
FeSO4溶液 |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 |
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 |
“▲” |
CuSO4溶液 |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试剂 |
两根未知金属丝 |
CuSO4溶液 |
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 。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
(5分)下图荣获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示压瓶”,由湖南科技大学的七名同学创作,在它的瓶盖顶部用了软质材料,使之可以轻易的识别出瓶内气压大小,如在示压瓶中装入碳酸饮料,摇动后瓶盖中部凸起,警示打开瓶盖时有喷出的危险。
(1)取一个示压瓶,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盖中部凸起,过了一会儿又恢复原状。则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写出一组);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另取一个示压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且瓶盖中部凹陷,过了一会没有恢复原状。此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填 “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A B C D E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下同)。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
(7分)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一定呈 性(填“酸”或“中”或“碱”)。
(2)气体D的化学式为 。
(3)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 。
(4)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5)B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已知A与E中的阳离子相同,则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 。
(6分)工业上用硫铁矿石(主要成分FeS2)在沸腾炉中焙烧,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硫酸。焙烧后的矿渣用于炼铁。其转化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和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出现的含硫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化学式)。
(2)FeS2中的铁元素是+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写出②处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2000 t含杂质30%的矿渣炼铁,理论上可得到含铁98%的生铁质量为_________ t。
(4)在煤炭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SO2。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烟气通入吸收塔,用石灰水淋洗,外加氧气的作用,使之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分)NaCl 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10℃时,在100 g水里溶解_________g KNO3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右图为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3)1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5 g NaCl 和KNO3固体,加热到60℃时,NaCl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加热前后,有关两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