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关于炭单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B.石墨用作电极
C.活性炭用于制润滑剂
(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 。
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⑤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3)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表:
成分 |
Ca |
K |
Zn |
F |
含量(mg/L) |
20 |
3 |
0.06 |
0.02 |
这里Ca、K、Zn、F是指 (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2)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Ⅰ)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Ⅱ)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Ⅲ)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Ⅳ)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
A.水的蒸发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6分)
[实验目的]
测定某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支撑]
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
碳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另一种是化合碳(如Fe3C等);硅、锰、磷、硫存在形式较为复杂;这些物质通常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方案]
生铁样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反应前后可称量物质的质量差。
[实验过程]
(1)取一只烧杯,称得其质量为70.4g,加入一定量生铁样品碎屑,称得烧杯和样品的总质量为102.4g;
(2)向盛有生铁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中不再产生气泡,
再加入少量稀硫酸以确保过量,测得共用去稀硫酸247.3g;
(3)静置,称量。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48.7g。
[数据处理]
计算该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交流讨论]
(1)实验称量时称量物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选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稀硫酸要过量的原因是 ;
(3)经质检部门精确测定,该样品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95.2%。假设没有与硫酸反应的铁都以Fe3C形式存在,则样品中Fe3C的质量分数为 。
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① 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
|
② 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
无明显现象 |
③ 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
|
结论:金属活动性Al > Fe > Cu
(2) 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 > Fe > H >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 > Fe > H >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刚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 、 ;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填A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