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和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开发能源、创造新材料、保护环境
C.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
D.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古时候,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这一与化学有关的现象
B.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D.现在,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
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这种石灰石样品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100mL稀盐酸平均分成体积相等的两份,并分别倒入两个锥形瓶中;
③将上述两份样品分别投入各盛有50mL稀盐酸(足量)的两个锥形瓶中,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2)若实验测得该石灰石样品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为20%,则m的值为多少?(要有计算过程)
(3)若再称取12.5g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为20%的该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3g,则10.3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氧化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可能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甲装置中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 。
(2)该实验时应注意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氧化铜反应的充分证据,因为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 (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与结论】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同学们决定用乙装置替代甲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观察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实验室常用装置A~E制取和收集气体,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下同),理由是 。
(2)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你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装置F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把装置F中的“导气管”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