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小组同学将100 g盐酸分5次加入到30g石灰石样品中( 样品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像: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25 |
a |
15 |
(1)从上表数据分析,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________________g;
(2)30g石灰石样品与100g稀盐酸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 g;
(3)求第5次实验后过滤,所得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1%)
(4)10%的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0%的CaCl2溶液,要加入水多少克?
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意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下图)。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1)同学们取该瓶中少量溶液 滴加稀盐酸,看到冒气泡,说明药品已变质,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进行猜想】小天的猜想:NaOH 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猜想: 。
【实验探究】小天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完成下表:
探究目的 |
探究步骤 |
预计现象 |
除尽溶液中的CO32-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试剂 |
|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
②:向实验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天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的现象 。
【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1.BaCl 2溶液 2.Ca(NO3)2溶液 3.Ca(OH)2溶液4.Ba(OH)2溶液, 不能替代小天实验中CaCl 2溶液的是 (填序号)( 。
(2)小天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 溶液的方法是 。
某校整理化学药品时,发现如下图所示的两个试剂瓶中分别存放有图1、图2所示的两种银白色金属片(图1所示的金属为X,图2所示的金属为Y )它们到底是哪两种金属呢?
推理和猜想:试剂瓶中的元素符号中含字母“g”的两种常见金属是 。
①实验步骤 |
②实验现象 |
③结论 |
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__ __ ___________溶液中观察 |
金属X的表面有 一层红色物质覆盖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 |
金属X是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A B C D
|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 (填序号)装置;并指出该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写一点即可);但是用排水法或是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某学生进行了实验比较( 分别用体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收集) 。
比较项目 |
排水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度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度 |
CO2密度比空气 , 且不与氧气反应 |
收集过程分析 |
集满现象 |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证明空气全排尽 |
向收集到CO2的集气瓶中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先浑浊后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
先浑浊后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① ;
② 。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上图装置中的 (填序号)。若配制后,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可能是下列哪些因素造成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A、称量时物体与砝码放反了 B、量水时,仰视刻度 C、所用砝码破一角
D、氯化钠中有少量杂质 E、称量后,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右
不同类别的物质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在图甲中若A、B、C三种物质都含有钙元素,AB反应中放出大量热,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试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BC时所需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和 元素。
(2)下列图乙中能体现某些物质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
图一是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
(2)图中A点表示30℃时 (填甲或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3)将30℃时 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①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甲 乙。
②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甲 乙。
(4)气体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图二是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图T1对应的温度为2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序号)
A.大于20℃ B.小于20℃ C.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