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31.45 g 氯化钠和氯化钡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足量水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
图中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_____;
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求恰好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 小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E装置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待E中试管气体收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向试管中伸入燃烧的木条,发现__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的为O2。
(3)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________________ b溶液变浑浊 |
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 |
(5)请写出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③④⑤步中有一步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将错误操作改正后,用上述序号表示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3)计算需要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g;
(4)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配得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正确”)。
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已知A、B均为黑色固体,D为紫红色固体,C、E为气体,且E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中所得的红色溶液,加热后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3)已知E在加热条件下与B反应可以转化成D,在实验室进行该实验时,需要先通入气体E,将反应容器中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1)“热宝”使用前,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宝”发热,其实是利用了铁粉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放出的热量。“热宝”工作一段时间后失效,此时取小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P点代表的意义 ;
(2)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
(3)在t1℃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此时,甲溶液的含水量__________乙溶液的含水量(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