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食盐 C.面粉 D.色拉油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某温度下,某实验小组在用粗锌(杂质难溶于水且与稀硫酸不反应)与200 g稀硫酸反应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
粗锌的质量/g |
稀硫酸的质量/g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反应后溶液过滤,所得 固体烘干后的质量/g |
实验1 |
15 |
200 |
0.4 |
2 |
实验2 |
30 |
200 |
0.8 |
4 |
实验3 |
45 |
200 |
1.0 |
17.5 |
(1)上述实验中,粗锌中的锌有剩余的是 (填实验序号)。
(2)计算:实验3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
纯钛是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广泛用于航空、医疗等领域。反应:TiCl4 + 2Mg Ti + 2MgCl2是金属钛冶炼过程中的反应之一。若生产4.8 t金属钛,需要金属镁的质量是多少?
小明见妈妈买了些取暖袋,他很好奇,打开了一袋,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粉末。那么,取暖袋里是什么物质在发生反应、释放热量呢?
【查找资料】
①取暖袋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层中的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蛭石、可溶性无机盐、吸水性树脂(含水)。
②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保温材料,起保温作用;吸水性树脂可反复释水、吸水,起吸水、保水的作用;二者均不参加反应。
③使用时应注意:不使用产品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提出猜想】
①可溶性无机盐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一种或几种。
②取暖袋发热时,可能是铁粉、氧气、无机盐、水、活性炭几种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
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确定无机盐的成分提供参考。
|
NaCl溶液 |
Na2SO4溶液 |
Na2CO3溶液 |
加入稀盐酸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现象Ⅰ |
加入B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白色沉淀 |
加入AgN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略呈浑浊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1)现象I是 。
(2)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实验过程】
分别取没有使用的取暖袋和失效后的取暖袋中的黑色粉末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无机盐
的成分及参加反应的物质。
序号 |
加入试剂及操作 |
没有使用的暖袋 |
失效后的暖袋 |
I |
加入足量水观察 |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
Ⅱ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
无变化 |
无变化 |
Ⅲ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变化 |
无变化 |
Ⅳ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Ⅴ |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 |
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
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
(3)实验V中,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和浅绿色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取暖袋中无机盐的成分是 。
②取暖袋发热时,原料层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
(5)利用右图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氧气是否参加了反应: ,则氧气参加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6)小明根据IV中的现象判定无机盐未参加反应。他的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
某实验小组欲以某浓度的盐酸和大理石为原料,利用图I所示装置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
已知: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前,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该小组同学预测在B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开始后,B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讨论后,该小组同学在A、B装置之间增加了C装置,重新开始实验,在B中观察到了预期现象。请结合化学方程式并用文字说明C装置的作用: 。
(4)将C装置中装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即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应从 (填a或b)口进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