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肉联厂在鲜肉表面涂抹白色粉末A以延长保质时间。小新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化合物A的化学组成。
【定性研究】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振荡 |
样品消失,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
② |
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③ |
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
产生无色无气味气体,溶液褪色 |
根据上述实验可初步推知,A是 ;
【定量研究】
为进一步探究A的化学组成,进行如下化学实验:
①将盛有292g质量分数为12.5%的稀盐酸的装置置于电子天平上(该装置可确保氯化氢和水蒸气不逸出);
②向装置中加入2.0gA,在天平读数不再变化时记录数据;
③重复②若干次日
④以mA(加入A的质量)为横坐标,以△m(溶液的增重)为纵坐标,绘得图。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A中阳离子与阴离子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3)A的化学式为 。
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溶液A中共含有 种阳离子;
(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阳离子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溶液B的pH可允许的范围为 ;
氢氧化物 |
Fe(OH)3 |
Cu(OH)2 |
Mg(OH)2 |
开始沉淀的pH |
1.5 |
4.2 |
8.6 |
完全沉淀的pH |
3.2 |
6.7 |
11.1 |
(3)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4)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 。
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 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I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 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人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人盐酸中,能反应
【拓展应用】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人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 白色烟环(成分力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9氢气,理论上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 ;E的化学式 。
(2)写出B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4)写出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阴离子 。
(4)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
物质的类别 |
化氧物 |
酸 |
碱 |
盐 |
物质的化学式 |
|
|
|
|
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
(1)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填“有”或“无”)刺激性气味。
(2)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离出氨后,可循环利用的两种物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