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008•宜昌)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__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2)验证: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 | ______ |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
写出(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的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只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无色溶液中含有
氢氧化钠 |
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
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
我认为:小欢和小妮的实验是为了证实小京结论的可靠性,小京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______.显然小妮的实验可靠性比小欢的实验好,原因是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2008•宜昌)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24.(2008•宜昌)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右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具有______性.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Cu+CO
2↑
查看答案
23.(2008•宜昌)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消毒杀菌,化学方程式为Cl
2+H
2O=HCl+HClO.而HCl、HClO在水中会解离出H
+、Cl
-和ClO
-,在野外也可以用漂白粉[Ca(ClO)
2]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Ca(ClO)
2在水中会解离出Ca
2+和ClO
-,我认为在水中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子是______.
查看答案
22.(2008•宜昌)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2H
2O+O
2↑
查看答案
21.(2010•锦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
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下同).
(2)t
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3)将t
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