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崇文区一模)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甲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可知废液中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提出问题)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两种盐的溶液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
(实验设计)小方用氯化钙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夜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 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 呈碱性的物质可能的组成成分是 _____(几种情况请填写). |
(5)若甲实验改成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乙、丙实验不变.当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另一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澄清并为无色.则废液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_.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崇文区一模)小明同学从资料中得知,金属过氧化物常用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
(1)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得知:
①常温下,过氧化钠(Na
2O
2)是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氧气;
②过氧化钠与水、盐酸等物质反应也能生成氧气;
③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
(2)小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氧气.
①设计A、B装置的目的是为得到纯净、干燥的CO
2气体.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HCl,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②为了确定CO
2与Na
2O
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要进行验证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③能够证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______.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小明提出猜想: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
请你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你认为该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请依据你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
查看答案
(2010•崇文区一模)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有以下五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酸的化学性质;
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④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考查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凯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请回答:
(1)指出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第______个考题,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
2O+O
2↑
查看答案
(2010•崇文区一模)已知A、B、C、D、E、F和X、Y、M、N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E、X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注: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D
,M
,N
.
(2)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A→B:
;
②A→C:
;
③E→F:
.
查看答案
(2010•崇文区一模)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实验室要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是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
.
②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的
序号:(用“a”、“b”、“c”表示)
.
③现有如图x、y两点对应的两种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都是100g).据图分析: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应采取的措施为
(请依据图示作定量描述).
查看答案
(2010•崇文区一模)(1)干冰、烧碱和小苏打三种物质分别与下列图中的人类活动有关.请将它们的名称填在图下相应的横线上.
①
可用于制肥皂②
可用于制发酵粉③
用于人工降雨
(2)从烧碱、锌粒、生石灰、食盐、纯碱、干冰六种固体物质中选出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水和稀盐酸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 固体A | 固体B | 固体C |
水 | 固体不溶解 | 形成白色浑浊 并放出大量的热 | 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并吸收热量,有气泡产生 |
稀盐酸 | 固体逐渐溶解, 有大量气泡产生 | 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无气泡产生,放出大量的热 | 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有气泡产生 |
①由以上实验确定:固体B是
,固体C是
;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固体A与盐酸反应
;固体B与水反应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