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NaOH的性质时,老师将CO
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
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1)明明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
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他可观察到的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另一位同学认为这个方案还不足以证明CO
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因为NaOH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又能溶于水.为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你认为还需要做什么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6•福州)2006年6月10日凌晨,一辆载有近30吨苯酚的槽罐车途径福建省浦城县时,槽车侧翻,约有10吨的苯酚泄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酸臭气味.现场10米之外就是南浦溪,下游有许多饮用水的取水口,情况危急…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1)苯酚(化学式为C
6H
6O)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现场救护人员应佩戴呼吸器、穿好防化服的原因是______.
(3)你认为下列对事故处理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用水进行冲洗或用泥土填埋
B.挖隔沟、铺薄膜防止扩散并回收泄漏的苯酚
C.随时检测附近水源、土壤中的苯酚含量
(4)用木屑吸附残余的苯酚,然后点火燃烧除去.写出苯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CO
2+3H
2O
查看答案
(2006•武汉)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可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A~F各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分别为:
A.5%的双氧水 B.二氧化锰 C.足量某盐溶液
D.能溶于水的固体 E.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棉花 F.足量稀硫酸
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活塞,多个反应依次发生,反应完毕,D中有白色沉淀,E中棉花呈红色.
(1)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
(2)若向D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沉淀是______.C、D中原物质是:C______、D______.
查看答案
(2006•武汉)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灯一样.已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碳.
干冰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实验证明干冰具有______的性质(答一条即可);为验证上述反应所得固体中无剩余镁,可向该固体中加入试剂得名称为______,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
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待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规律,从而得出不同的答案.请按要求及示例完成下表:
物质 | 与众不同的物质 | 理由 |
KCl K2SO4 K2CO3 BaCO3 | KCl | KCl中不含氧元素,其他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
______ | ______ |
查看答案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