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2003•桂林)已知草酸(H2C2O4)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为H2C2O4CO↑...

(2003•桂林)已知草酸(H2C2O4)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为H2C2O4manfen5.com 满分网CO↑+CO2↑+H2O.现用下图甲、乙装置(图中a,b为活塞开关,分离、干燥前未打开),对生成的CO和CO2进行分离并干燥.供选用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manfen5.com 满分网
(1)甲中盛放______,乙中盛放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2)首先,打开活塞a,让混合气体通过甲、乙装置,能分离出来的气体是______.此时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要分离出另一种气体,则丙中应盛装______,其分离操作方法是______,该气体可用______法收集.此时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有一名同学想测定分离出来的CO气体的体积,请帮助该同学从上图A,B,C 3个装置中选择一个合理的量气装置______
(1)根据实验室常用吸收二氧化碳,干燥气体的试剂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甲装置中的试剂和甲乙装置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甲乙分离出气体的先后顺序和需要分离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和难溶于水等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 (1)根据该题的反应原理以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判断先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分离出二氧化碳,就需要先将二氧化碳吸收,在实验室吸收二氧化碳常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而干燥气体要用浓硫酸,故答案为:NaOH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浓H2SO4或浓硫酸;干燥气体. (2)根据(1)可以知道广口瓶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将一氧化碳分离,故答案为:CO(或一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3)(2)中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分离出了一氧化碳,要将二氧化碳分离出,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只能用硫酸,故答案为:稀H2SO4(或稀硫酸);关闭a,打开b,让丙中溶液缓缓流下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b;向上排空气;H2SO4+Na2CO3=Na2SO4+H2O+CO2↑ (4)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______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
(2003•上海)用图中的装置可进行气体和固体的反应.
manfen5.com 满分网
(1)请在下表中写出三组不同的反应物(三组气体必须各不相同).
组别气体固体
1
2
3
(2)请在上述三组中,挑选出有气体产物生成的一组是______(填入组别编号).画出检验该气体产物所需的装置,并指明所画仪器中盛放药品的名称.
查看答案
(2006•南和县)某地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项  目亚硝酸钠(NaNO2氯化钠(NaCl)
水溶性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g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  点271℃801℃
沸  点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1413℃
跟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无反应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①______,②______
(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可以是:______
查看答案
(2009•随州)经过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的量、反应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请各举一例说明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______
(2)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______
(3)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对氢、氧、碳三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所认识.
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能形成
等多种单质,其中
硬度最大.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能写出由碳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有机物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与氮氧化物(NOx)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