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溧水县二模)2010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之主题--水质量.
(1)水是六大类营养素之一,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今年,我国西南旱情非常严重,水资源紧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日近期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贵州省,村民为了挽救即将干枯的茶树苗,找到了一种浇水的“土”方法,即在茶树苗的根部,放置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然后用针在矿泉水瓶的底部扎一个小眼,让水一滴一滴的滴在茶树苗的根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为了收集到更多的矿泉水瓶,在全镇中小学发动捐赠矿泉水瓶的活动,共收集到约10万只,矿泉水瓶属于
材料.
(3)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乙表示的反应类型是
.
(4)在生活中,水被用来灭火,但在特定的场合下,水却能生火,小王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
2O
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娟看完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 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①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②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③在表演时,小王滴加水的速度太快,发现脱脂棉没有燃烧起来,请你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为什么
.
实验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①小明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
2CO
3,小军认为不可能.理由是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
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生成物中没有CO32- |
②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 达]小军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
(2013•荣成市模拟)“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H
2O
2在MnO
2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O
2和H
2O.所示装置图中各仪器内盛放的物质分别为:A.稀硫酸;B.锌粒;C.3%H
2O
2溶液;D.MnO
2;E.某溶液;F.某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以下各题: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F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
;
;
(3)按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用字母表示)
化合反应
,发生在装置
中;
分解反应
,发生在装置
中;
置换反应
,发生在装置
中;
复分解反应
,发生在装置
查看答案
(2010•溧水县二模)为了研究CO
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气体.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选择A与F的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
(2)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
(4)A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果是固体与液体反应,还应满足的条件是
.
查看答案
(2010•溧水县二模)某校实验室在搬迁时,不慎把三瓶无色溶液的标签损坏了,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
2溶液和Na
2C0
3溶液.甲、乙、丙三位学生各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都取得了成功. ( 已知BaCl
2溶液呈中性.)
(1)请你写出下表中三位学生所用试剂的名称:
| 鉴 别 方 法 | 试 剂 名 称 |
甲 乙 丙 | 一种指示剂 | |
一种酸溶液 | |
一种钾盐溶液 | |
(2)丁学生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请你简要叙述他的鉴别过程(一种方法即可):
.
查看答案
(2010•溧水县二模)请将下列物质的有关知识按照一定的要求从大到小排列.(填序号)
(1)在水中的溶解性: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氯化氢
(2)溶液的PH值:①氯化钠溶液 ②纯碱溶液 ③食醋
(3)等质量的固体溶于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①氢氧化钠 ②氯化钠 ③硝酸铵
(4)有①,②,③三种金属,已知②能从①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①,③能从②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②,则①,②,③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