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太原)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__.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 | ______ | 小亮的观点正确 |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 | ______ |
(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Na
22+2H
20=2NaOH+H
22,过氧化氢又能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H
2O+O
2↑
查看答案
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未减少(答一条).
(2)小军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一种溶液,重复上述(1)实验,有倒吸现象,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CO
2+2NaOH═Na
2CO
3+H
2O.小军还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______.
(3)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查看答案
(2010•镇江)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此外,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
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Na
2CO
3+CO
2↑+H
2O
查看答案
(2006•黑龙江)在一次自主探究实验中,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下列药品:CuSO
4溶液、Na
2CO
3溶液、Ba(NO
3)
2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A、B、C三组同学任选药品相互混合进行探究.探究时发现:CuSO
4溶液与Na
2CO
3溶液混合产生的沉淀不是白色的.实验后,同学在集中清理废液时发现:
(1)A组废液中有蓝色沉淀;B组废液中无沉淀;C组废液中有白色沉淀.
(2)先将A组废液倒入废液桶中,然后依次倒入B、C组废液.倒入B组废液时,沉淀全部溶解;再倒入C组废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测得混合后废液pH<7.
由此可以推断:
A组同学在实验中一定未使用的一种药品是
.
B组同学在实验中一定使用了的一种药品是
.
C组同学实验使用的药品中一定含有
.
三组废液混合后,废液中含有的沉淀是
.
查看答案
(2006•太原)如图表示纯净物中不同物质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A与B 代表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它们的溶液都能与铁反应.
(1)写出A、B的溶液分别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写出属于“M”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要求这两种物质由不同类别的粒子构成.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