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永安市质检)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LiOH+CO
2=Li
2CO
3+H
2O.若过滤网内含有氢氧化锂24g,最多可吸收多少克二氧化碳?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朝阳区一模)化学实验室有ABCDEF六瓶无色透明溶液,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酚酞、盐酸中的一种.为了区别它们,化学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步骤略去):
Ⅰ.将B分别滴入ACDEF中,A有气泡产生,E显红色,C产生白色沉淀,其余均无明显现象.
Ⅱ.将E分别滴入ABCDF中,BCD均显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B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2)写出A与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当E滴入B中显红色后,再将A逐滴滴入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假设所取六种无色溶液相互反应后的所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
查看答案
(2010•朝阳区一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敞口放置的固体烧碱的变质程度开展了探究.写出烧碱发生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为确定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若用图甲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
2气体的体积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______,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2)若用乙装置测定CO
2的质量(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该实验设计中的缺陷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
资料:部分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OH- | Cl- | CO32- | SO42- |
Ca2+ | 微 | 溶 | 不 | 微 |
Mg2+ | 不 | 溶 | 不 | 溶 |
Fe3+ | 不 | 溶 | - | 溶 |
Cu2+ | 不 | 溶 | 不 | 溶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溶液M中的溶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
(2010•朝阳区一模)请根据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如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③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2)下列是小明同学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请用字母表示出正确的实验顺序____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E.清洗仪器
(3)从以下仪器中,选择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填序号)______,若要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除下列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
查看答案
(2010•朝阳区一模)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A为红色固体,C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且D能转化为B,则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B的方程式为
.
(2)若A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且D能转化为B,C与D反应有气体产生,则C的化学式为
,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且A能转化为C,B与D可相互反应,所有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则B的化学式为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
(2010•朝阳区一模)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
(填字母).
用金、银、铜等 用化学纤维 用新型钢材 用聚氯乙烯制造
制作奖牌 制作毛绒玩具 建造“鸟巢”“水立方”外层膜
(2)化学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3)化学小组收集到洗照片用过的硝酸银废液,利用废铁、废锌回收金属银.他们将金属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溶液(忽略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他们做出以下猜想:
①溶质为硝酸锌 ②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③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 ④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银
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
(4)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验证所得银粉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粉:
甲同学用简单的物理方法证明了固体中含有铁粉.他的方法是
,乙同学设计了如下测定固体中含银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
A.取两药匙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
B.待充分反应后,取出不溶物;
C.不溶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记录其质量.
请回答:①步骤B中判断已充分反应的依据是
,②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