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4)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1)化学实验室有完善的设备、仪器和药品供我们做实验,只有很好的认识它们,做试验才能得心应手.做实验时,常常要用到酒精灯、试管、烧杯、铁架台等化学仪器,一定要了解并识记它们. (2)电解水可得到氧气,但是,这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而且反应很慢.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在反应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这一反应可表示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3)制取氨气须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所以就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等仪器,又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碱性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后,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被压进瓶内.此外氨气溶于水后,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1)【解析】 化学实验室有完善的设备、仪器和药品供我们做实验,只有很好的认识它们,做试验才能得心应手.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必须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等仪器,故此题答案为:a酒精灯、b试管 (2)【解析】 高锰酸钾加热或过氧化氢分解都可得到氧气,由图可知,此装置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在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故答案为:2H2O22H2O+O2↑ (3)【解析】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氨气又极易溶于水,反应条件就决定了制取氨气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下,加之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B、E (4)【解析】 氨气溶于水后,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被压进瓶内.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故答案为: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8•临沂)某同学在分析实验室有些药品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时,归纳出了以下两种原因:
①药品易挥发;②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l)请选择一种药品,写出一个符合原因②的化学方程式:

(2)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还很多,请你分析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08•临沂)锂元素(元素符号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锂的一条物理性质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H-CO32-SO42-NO3-
Ba2+
Cu2+
Li+微溶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
、C
、D

(2)写出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查看答案
(2008•临沂)小芳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的花汁,分别加入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如实记录了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食醋蔗糖水蒸馏水肥皂水石灰水
颜色绿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花汁测量某棉花地土壤的酸碱性时,花汁的颜色显绿色,则该棉花地土壤的pH

(2)蚊子、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体时,会射入蚁酸(一种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缓解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查看答案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熟石灰、氧气、二氧化碳、食盐四种物质中选出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将其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在空白处:
(1)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2)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

(3)农业上可以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4)烹饪时用作调味品的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