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平房区二模)实验室中现有一种铜合金样品,已知此样品为铜锌合金、铜铝合金、铜银合金和铜铁合金中的一种,为确定其为四种合金中的哪一种,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列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有贴有如图所示标签的浓硫酸,要配制20%的稀硫酸350克,需该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mL;
硫酸 体积:500mL 化学式:H2SO4 密度:1.4g/cm3 质量分数:50% |
(2)将20g合金粉末加入到98g新配好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滤液蒸干后得到固体纯净物32.2g.通过计算回答:
①此合金为______合金;
②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求解生成气体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④若向反应后所得滤液中加入89.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若工业上用含Cu
2S 70%的辉铜矿lOOt炼铜,并将其冶炼成上述铜的合金,(假设炼制过程中辉铜矿的损失率为10%),能炼出此铜合金的质量为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平房区二模)化学反应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但有些化学反应并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为了证明NaOH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猜想与假设】NaOH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与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分工合作,按照如下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方案: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滴加稀盐酸..
乙方案:用pH试纸测定NaOH的pH,再滴加稀盐酸,并不断震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
丙方案:在试管中放入少量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
【现象与讨论】
(1)按照甲方案进行实验时,滴加稀盐酸后,同学们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小明由此得出结论:NaOH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认为此时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①小丽提出异议:溶液变为无色也可能是由于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______溶液,若有______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导致的褪色.
②小方提出异议:溶液变为无色并不能证明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存在的另-种情况是______;
(2)按照乙方案进行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小明认为可以证明NaOH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丽提出异议:pH逐渐变小,也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请你对小丽的看法作出评价:______.
(3)按照丙方案进行实验时,同学们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小方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的理由是:______.
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发生了反应,而且也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小方思考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看法,因为______.
【反思与结论】同学们又设计了与以上三种方案原理不同的方案,证明了NaOH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请说出你的设计方案:______.
查看答案
(2011•平房区二模)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不同的圆表示不同的物质,将c碳酸钠溶液)、D(硝酸铜溶液)、E(氢氧化钙溶液)三种物质画到A、B周围适当的位置上,并标出物质(不考虑碳酸钠和硝酸铜的反应);
(2)写出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A与B反应的现象______.
查看答案
(2011•平房区二模)在两只盛满C0
2的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小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
2和NaOH吸收C0
2的质量,Ca(OH)
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0
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对小明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
查看答案
(2010•孝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H
2、C0、CH
4、NH
3四种气体,请按要求答题.
(1)从不同角度指出四种气体的相同之处:①______②______
(2)将其中任意一种气体与另外三种气体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______.
查看答案
(2011•平房区二模)“地球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所发起的一项可持续性的全球活动,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城市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2011年“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主题为“熄灯十一个改变”,除了熄灯,还号召大家为保护环境作出一个行动改变,让全世界听到你的环保宣言,感受到你的行动带来的变化.
(1)“地球一小时”行动的目的是:______
(2)支持“地球一小时”,许下你的承诺:“2011我为环保所作的行动改变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