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西城区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未贴标签的Na
2CO
3、NaOH、Ca(OH)
2、稀盐酸四瓶溶液进行鉴别.老师给他们提供的药品只有紫色石蕊试液,实验仪器只有试管和胶头滴管.
(1)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步骤1:用四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一支试管溶液有无色变成红色,则原溶液是 溶液.其余三支试管溶液变蓝. |
步骤2:另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 |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则则原溶液是 溶液.其余两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
步骤3:另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两种溶液,分别.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组三位同学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液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他们分别选定四种待测溶液中的一种,然后分别取其他三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各自选定的溶液.三位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记录如表:
同学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小峰 |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
小伟 |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 所滴加的是Na2CO3溶液. |
小明 |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 所滴加的是NaOH溶液. |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______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______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9•西城区一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K
2MnO
4+MnO
2+O
2↑
查看答案
(2009•西城区一模)A~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弧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所有相关反应中没有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请补充一个属于该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要求:至少有一种反应物选自A~F).
查看答案
(2010•玄武区二模)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1)下列有关原子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电子带负电 D.原子核带正电
E.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很大的空间
F.电子的质量比原子核的质量大
(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三种粒子是
(填粒子符号).
(3)2007年,化学家埃特尔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NH
3)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
分别表示N
2、H
2、NH
3三种分子.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用
表示)合成氨的过程简化为下图中的五个步骤,请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排序
(填序号).
查看答案
(2009•西城区一模)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铁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
(2)联合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如:
石灰石、生铁和钢均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为原料,用一氧化碳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颗粒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实验室制备的方法是: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氢气和氯化亚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纳米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氯化铁能腐蚀铜(2FeCl
3+Cu=2FeCl
2+CuCl
2),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
步骤Ⅱ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
3+Fe=3FeCl
2和
;滤渣的成分有
.
查看答案
(2010•鸡西模拟)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
(填序号).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滴加少量洗涤剂后,就很容易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功能.
(3)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现象.20℃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下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10℃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