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1932年,美国化学家H.C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
1932年,美国化学家H.C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铝、过氧化氢五种物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
查看答案
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
2CO
3,还含有少量NaCl,其它杂质不计)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一)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
粗产品.
(二)粗产品成分分析:
(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滴加Ba(NO
3)
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
,
理由是
.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三)粗产品含量测定:
[Na
2CO
3含量的测定]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E装置中的饱和NaHCO
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 NaHCO
3十HCl=NaCl十CO
2↑十H
2O.
(2)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G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0.48g.
(3)问题探究
F中的试剂应为
,B装置的作用是
,
H装置的作用是
.
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
2CO
3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
事实上10.0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g CO
2.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0.48g比正确值0.44g偏大的原因(假设操作均正确)
.
(4)数据计算
根据正确值0.44g可求得粗产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
%.
[NaOH含量的测定]
该小组同学又另取10.0g粗产品,逐滴加入20%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6.5g,放出CO
20.44g(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求原粗产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
小明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 MgO | MgCl2 | Mg3N2 | Mg(NO3)2 | MgCO3 | Mg(OH)2 |
颜 色 | 白色 | 白色 | 淡黄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MgCl
2)的颜色,理由是
.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条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
.
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的反应生成氮化镁(Mg
3N
2)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的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拓展与迁移:能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
过量的铁粉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后溶液中主要含有Cl
-、
、
(填粒子符号);
(3)从资料中得知: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溶液中的粒子决定的.由此你认为该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是由
(填粒子符号)表现出来的,验证的实验方案或事实是
.
查看答案
(2012•绥化)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1 | 1.2 | 1.4 | 1.6 | 2.0 | 7.0 | 11.0 | 12.2 |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