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山东)将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放在天平上,然后把过量的碳酸钠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已知反应前烧杯内稀盐酸和碳酸钠的总质量为92.0g,从反应开始至以后的8分钟内,每1分钟读1次数并记录.结果如下:
时间/min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质量/g | 92.0 | 91.0 | 90.5 | 90.2 | 90.1 | 90.4 | 90.1 | 90.1 | 90.1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2)表中有一个测定结果误差较大,这点所在的时间是第______min.
(3)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与时间的曲线图(Ⅰ).
如果改用更浓的但HCl质量不变的盐酸重复实验(注意: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反应前烧杯内稀盐酸和碳酸钠的总质量仍为92.0g,碳酸钠过量),试在坐标纸上画出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与时间的大致曲线图(Ⅱ).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氧化碳气体通往氢氧化钠溶液中,看不到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反应了?为证实这一疑问,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你认为达不到目的是______.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验证吗?如:(叙述或图示均可)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探究性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强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
(2)对你所推测的气体,试设计有关实验进行检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查看答案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可用式子表示为: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某样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面的探究实验:按如图所示,将两盆绿色植物分别用透明塑料膜罩住(其中B装置中还放有盛了某种溶液的烧杯).他们先将A、B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到阳光下,数小时后检测出:A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有淀粉生成,而B装置中植物的叶片却没有淀粉生成.
(1)先将A、B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
(2)B装置中的植物在阳光下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光合作用.
(3)B装置中的烧杯里盛的溶液是______,其目的是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以上实验表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如Zn),放入活动性更弱的几种金属的盐[如Fe(NO
3)
2和Cu(NO
3)
2]的混合溶液中,几种金属离子是同时被置换的,还是分步被置换的呢?你对此的猜测是 ______.为证明这一猜测,请你谈谈自己准备采用的实验方法及思路 ______.
查看答案
我们知道,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在夜晚主要发生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这一因素会不会引起昼夜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呢?
为探究其结果,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用下面的实验,测定森林某处白天和夜晚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1)、配制一杯稀氨水,并向氨水中滴入3-5滴酚酞试液,使溶液呈浅红色,把得到的溶液保存在密闭的细口瓶里备用.
(2)、分别选择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时间,到森林某处用50mL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10mL,再抽气到50mL刻度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入口,用力振荡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用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不要把溶液排出).再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直至注射器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记下抽气的次数填入下表[用白天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以0.03%计)作为比较标准]:
编号 | 取样时间 | 取样时间 | 抽气次数 |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 |
1 | 林木某处 | 凌晨5时 | 2次 | ______ |
2 | 同上 | 上午9时 | 20次 | 0.03% |
该探究结果说明,森林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晚上比白天更______.(高或低)
很多人习惯在天亮前到森林里进行晨炼,请你根据该探究结果此作出评价.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