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厦门)“化学氧自救器”(又称“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主要成分是KO
2)的作用原理为:4KO
2+2CO
2═2K
2CO
3+3O
2 某研究小组取100g生氧剂,放入装置A中,加入足量水与生氧剂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KO
2+2H
2O═4KOH+3O
2↑),测定反应前后装置A的总质量,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测定序号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平均值 |
反应前装置A总质量(g) | 400.1 | 400.2 | 399.7 | 400.0 |
反应后装置A总质量(g) | 368.1 | 368.1 | 367.8 | 368.0 |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假设杂质不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100g生氧剂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生氧剂中KO
2的质量分数;
(3)若成人每分钟正常需氧量为0.32g,则能维持成人正常呼吸20分钟的“化学氧自救器”,至少要装入这种生氧剂多少克?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冬日里的一天,某暖气片和暖气管的接口处突然爆裂,里面喷出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伴有一些红褐色的固体.水暖师傅进行了紧急抢修.同学们出于好奇收集了红褐色固体进行探究.
[初步分析]红褐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铁锈,铁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是______.由此联想到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
[搜集资料]①不溶性碱
金属氧化物+水(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②暖气片是由生铁铸成的;
③当地暖气用水为硬度较大的自来水;
④铁与铜都属于金属,有部分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以形成铜绿[化学式为Cu
2(OH)
2CO
3].
[提出猜想]请根据上述任意一条资料分析,红褐色物质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写一种物质即可),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红褐色固体已干燥并研成粉末).
[拓展分析]①如何防止暖气片生锈______;
②通过以上探究过程,再结合资料④,你对铁生锈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
查看答案
(2007•上海)鉴别物质时通常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现需鉴别三包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它们可能是CaCO
3、Na
2CO
3和Na
2SO
4,请按下表完成实验设计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步骤一: (物理方法) | ______ | ______ |
步骤二: (化学方法) | ______ | ______ |
查看答案
(2007•厦门)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氧气,请问答:
(1)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应选用______ (填序号);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的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序号);
(2)装置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3)若用装置④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查看答案
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更轻松地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1)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因为乙二醇溶于水后使溶液的凝固点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不同的铁制品所采取的铁的保护方法有所不同.如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______的方法防锈,自行车的车身常采用______的方法防锈.
(3)不同的火灾所采取的灭火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扑灭火势凶猛、蔓延迅速的森林火灾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扑灭用电线路老化而引起的火灾时应先______,再进行灭火.
查看答案
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我能回答: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g.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溶解度可能是______g.
(3)在6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g.
(4)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_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