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碳酸钠、硝酸钡、氯化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现做如下实验:
(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透明的溶液.
(2)向(1)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3)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标号为1、2、3、4、5的五瓶无色溶液,仅知它们可能为AgNO
3、HCl、BaCl
2、NaNO
3、Na
2CO
3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实验顺序 | 1+2 | 2+3 | 1+3 | 2+5 | 3+5 | 3+4 |
现象 | 放出气体 | 产生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据此推断: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
查看答案
(2006•威海)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合金、火箭和飞机制造业,世界上大部分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威海是一座滨海城市,海岸线长达1000 km,海水资源丰富.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家乡附近海水中镁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称取海水100kg,然后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称量后得到沉淀质量见下表.(重复实验三次).
| 第一次实验 | 第二次实验 | 第三次实验 |
所取海水质量/kg | 100 | 100 | 100 |
生成沉淀质量/kg | 0.28 | 0.29 | 0.30 |
试计算海水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
(假定海水中镁元素全部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不考虑沉淀中杂质的干扰).
查看答案
(2006•太原)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__.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 | ______ | 小亮的观点正确 |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 | ______ |
(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
(2005•济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NaCl+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
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
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D的作用是除去______气体.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
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
2,其原因是______.(填写序号)
①使CO
2更易被吸收②NH
3比CO
2更易制取③CO
2的密度比NH
3大
(4)用______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
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
3.
查看答案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2.2克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克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均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放出气体,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59.4克
求:(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