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2008•镇江)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

(2008•镇江)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填“c”或“d”).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根据装置图,对常见仪器进行辨识; (2)判断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完善实验的操作过程; (3)分析装置如何使用才能实现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4)对改进装置进行评价. 【解析】 (1)装置图中仪器a为用于加热的仪器酒精灯;仪器b为用于添加液体药品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酒精灯,长颈漏斗; (2)使用固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进行加热,所以应选择A装置;装置连接完毕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在确保装置不漏气时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实验完毕,为防止水倒吸而引起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应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故选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使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空气应从集气瓶上方的导管排出才能满足向上排空气,因此,二氧化碳从长管通入,直接通到集气瓶底部; 故选C; (4)多孔隔板可以把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分隔开,做到了随需要而接触发生反应,也可以随时分离开药品而停止反应; 故答案为: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或可控制产生气体的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A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在通常情况下,X,Y为两种气态单质,Z,G为常见金属,G为红色.B,C,D为三种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的氧化物(个别反应的条件未注明).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   D
;Y

(2)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C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查看答案
(6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根据图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通过升温能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3)在t3℃时,将50g水加到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至0.1%)
(4)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5)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时,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的顺序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2010•扬州一模)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氢等.
Ⅰ.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
;反应产物均是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反应式还应补充

(3)当地应力(压力)增大时,CO2在地下水中溶解度增大,同时使得水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请用“<”、“=”、“>”连接.
(1)合金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生铁
钢;
(2)2g铁粉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
52g
(3)在空气中生锈的速度:用蒸馏水浸过的细铁丝
用食盐水浸过的细铁丝. 查看答案
(1)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名称
①2个氢原子
;②+3价的铝元素
;③2SO42-
;④2H2O2

(2)请在H,O,N,S,Cl,Na等6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①一种重要化工产品,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②一种大气污染物,容易造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是

③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④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⑤同种元素以不同化合价出现的同一物质是

(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①生石灰与水反应转变成熟石灰

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③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