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g...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
3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
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产生CO
2的质量为
g;
(2)该鸡蛋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在人体内能直接参与新陈代谢过程.葡萄糖为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或以糖原形式贮存,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右图是葡萄糖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根据标签所给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______个;
(2)葡萄糖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配制500g10%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______g.
查看答案
雁山同学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雁山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
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雁山依据______,提出猜想I.
猜想I: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 ⑨当出现______现象时开始收集,收集满一瓶气体. ④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__,再______.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_. |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雁山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II.
猜想II: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 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 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凌云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作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在过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则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氧气以外,还生成一种常见的碱,相信你能帮雁山同学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雁山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写两个即可).这些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查看答案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2)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
下列是我们已经做过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我们能获得很多知识和技能,相信你能够按要求快乐顺利地填写下列空格.
(1)实验①可说明甲烷具有______性.
(2)实验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______.
(3)实验③既可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4)实验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______比红磷低.
(5)实验⑤可说明二氧化碳能______.
查看答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食品防腐技术在不断发展.
(1)在食品包装袋中放置抗氧化剂是常用的防腐方法.铁粉是常用的抗氧化剂,俗称“双吸剂”,原因是
.
(2)亚硝酸钠(NaNO
2)也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结合下图“小资料”回答问题:
①食品添加亚硝酸钠的量要严加控制,我国规定肉类灌肠中,亚硝酸钠的最高添加标准为150g/kg,以此计算,500g30%的亚硝酸钠溶液至少可用于生产肉灌肠
千克.
②针对资料,小明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B观察到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小明设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
.
③亚硝酸钠加热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不可能是
(填字母).
A.NO
2 B.NH
3 C.N
2 D.SO
2.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