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创新利用CO2,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环保时尚.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
创新利用CO
2,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环保时尚.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目前,用超临界CO
2(其状态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代替氟利昂作制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一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
.
(4)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
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实施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①上述流程中吸收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K
2CO
3+H
2O+CO
2═2KHCO
3.则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②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
2,反应生成甲醇(CH
3OH)和水,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若气体X是CH
4,它与CO
2的质量比是4:11,反应分子个数比最简,原子利用率最高时,生成的有机物化学式为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 洁厕灵 | 活氧彩漂 | 漂白精 |
功 能 |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
有效成分 | HCl | H2O2 | NaClO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洁厕灵”能否与碱性清洁剂混用?
.
(2)“洁厕灵”勿用于大理石清洁的理由是
.
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
,
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
(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
2O,则X的化学式为
.
查看答案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右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入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后,立刻将集气瓶上的三孔胶塞塞紧.
③迅速将预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④待白磷燃烧完毕,将集气瓶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中白磷的用量应保证______.
(2)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______.
(3)小组成员小张对“实验前向集气瓶内装入适量a体积的水”不理解.咨询组长小明后,他终于明白加入水的作用,其一是______;其二是______.
(4)小组成员小红无意间发现,向b体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会变成红色.请你对“变红”现象的原因提出大胆地猜想______.
查看答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小红与小丽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们设计了下图装置,认为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1)若A中为双氧水,B中为二氧化锰,实验室选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方法比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优点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她们认为应先在Ⅱ装置中装满水后,关闭K
2打开K
1即可收集到一瓶氧气,你同意她们的说法吗?请说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若收集一试管干燥的氧气,应进行的操作是
.
(2)若A中为稀盐酸,B中为石灰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在装置Ⅳ中盛1/3瓶浓硫酸,把装置Ⅰ、Ⅳ、Ⅴ相连,可进行的实验是
.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分别是铁、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①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一定为HCl,乙可能为NaOH
B.为检验①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以用酚酞试剂
C.若丙为Fe,那么②中反应可产生FeCl
3和H
2D.若丁为Na
2CO
3,那么③产生的气体可以灭火
查看答案
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类型属置换反应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