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__...
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______(填序号);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住宅楼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应提倡的是______(填序号、可多选);
A、从高楼阳台跳下
B、若火势银大,在窗户或阳台处以挥动毛巾等方式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C、若火势不大,以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
D、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
(3)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或H20扑救.因为镁可与之反应,如镁在CO2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MgO+C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能源生产正向“氢能经济”转型,以可再生生物资源(如纤维素等)为原料生产氢气已成为能源研究的重点.下图是某新型能源转换与利用模式示意图.
(1)该模式中涉及的能源转化依次为: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______能;
(2)某有机物水相重整制取H
2分两步进行反应,其中第一步反应可表示为:CxHyOz→C0+H
2 (未配平),则x:z=______;
(3)该系统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4)氧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
2和O
2在常温下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与电解水相比.该模式制取氢气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查看答案
Fe
2O
3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Fe0:Fe
2O
3+C0
2Fe0+C0
2,反应前Fe
2O
3的质量为160克,反应过程中,Fe
2O
3的转化率(参加反应的Fe
2O
3与反应前的Fe
2O
3的质量比)用a表示,固体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用m
Fe/m
Fe0表示.
(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mFe/m | 7/3 | 14/5 | 7/2 |
固体成份 | Fe2O3 | Fe2O3、Fe0 | ______ |
转化率(α) | | ______ | 100% |
(2)如果Fe
2O
3转让为Fe0的反应分两步进行:3Fe
2O
3+C0
2Fe
3O
4+CO
2 Fe
34+3C0
2FeO+CO
2反应后的固体中m
Fe/m
O═21/8时固体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
(1)Fe
3O
4;(2)______(填化学式、下同);(3)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l20,B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C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C、D、X、Y均是氧化物,F是常见的金属.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 2Fe
2O
3+8S0
2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对上述固体酒精充分燃烧后残留的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丁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醋酸钙[Ca(Ac)
2],不可燃.不助燃.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温度无显著变化;
(2)醋酸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和有特殊气昧的丙酮;
【猜想与假设】
假设l:白色固体中含有Ca(Ac)
2
假设2:白色固体中含有CaC0
3假设3:白色固体中含有Ca0
假设4:白色固体中含有Ca(OH)
2【实验探究】
实验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足量蒸馏水中,过滤,得到溶液和白色不溶物,
实验②:取①中滤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③:取①中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交流讨论】
(1)根据实验①,甲同学认为假设2成立.理由是:______;
(2)根据实验②,乙同学认为假设4成立.丙同学认为假设4不一定成立,但假设3成立.因为丙同学在实验①中还发现:______.
(3)仅根据实验③,丁同学认为假设3或假设4成立.但戍同学反对.理由是:______;
(4)欲确认假设I成立,还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假设I成立 |
【反思提高】
写出实验③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固体酒精因方便、安全而受到野外用餐者的喜爱.其制作主要过程如下:将醋酸钙溶液溶于适量水配制成饱和溶液,向该溶液中慢慢加入酒精,揽匀,即制得固体酒精.0℃~60℃时,醋酸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见下表):
温度(℃) |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4 | 36 | 34.7 | 33.8 | 33.2 | X | 32.7 |
(1)将醋酸钙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醋酸钙、______或______;
(2)10℃时,要配制68g醋酸钙饱和溶液,需无水醋酸钙______g;
(3)利用表中数据确定x值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