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10g大理石加入锥形瓶中,将一定体积某浓度的盐酸,分三次从分液漏斗滴加到锥形瓶中,注射器上依次显示的气体体积数如下表所示.(大理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滴加盐酸(mL) | 75 | 30 | 5 |
注射器上的体积示数(mL) | 33 | 44 | 44 |
问:(1)第一次盐酸滴加完毕______未反应完;当第二次滴加盐酸体积为______mL时,锥形瓶中物质恰好反应完全.
(2)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CO
2的密度约为1.977g/mL,计算结果保留0.1%).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从含少量泥沙、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的粗盐中得到精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l:溶解→过滤→加入过量Na
2CO
3→过滤→加入适量HCl,调节pH→蒸发
方案2:溶解→过滤→加入过量NaOH→加入过量Na
2CO
3→过滤→加入适量HCl,调节pH→蒸发
方案3:溶解→过滤→加入过量石灰乳→加入过量Na
2CO
3→过滤→加入适量HCl,调节pH→蒸发
相关信息
信息一:石灰乳中含有较多未溶解的Ca(OH)
2信息二:部分物质溶解性:MgCO
3微溶、CaCO
3难溶、Mg(OH)
2难溶、Ca(OH)
2微溶
信息三:部分化学试剂的市场价格
试剂 | NaOH | Ca(OH)2 |
价格 | 2305.00 | 1200.00 |
请根据题目要求及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每个方案都设计了两次过滤,第一次过滤的作用是______;每个方案中都设计要调节pH,其值为______.
(2)通过分析,活动小组的同学认为上述方案3设计是最合理的.那么方案3优于方案2的理由是______,
方案l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方案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两个)
(3)方案3中选用石灰乳而不选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______.
A.澄清石灰水中含Ca(OH)
2较少,石灰乳中含Ca(OH)
2较多
B.澄清石灰水中Ca(OH)
2的浓度较小,选用澄清石灰水稀释了原溶液,使蒸发时间延长
C.石灰乳中溶解了的Ca(OH)
2不断参与反应,未溶解的Ca(OH)
2不会溶解补充
D.石灰乳中溶解了的Ca(OH)
2不断参与反应,未溶解的Ca(OH)
2不断溶解补充.
查看答案
夏天到了,我们常常喝饮料,让我们用化学知识对饮料各提出一个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你提出的问题不能与我下面提出的问题相同.)
我提出的问题是:从图中1可知,饮料“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人们常称这类饮料为“碳酸“饮料,是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吗?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开展如下两个探究活动.请你回答探究活动中的有关问题.
雪碧 配料:水、果葡萄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苯甲酸钠)、食用香料 |
图1
探究活动一:
【实验】取少许该饮料,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问题】根据配料成分及实验现象能判断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吗?
【结论】该探究活动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此饮料中生成了碳酸.
探究活动二:
【实验】将实验室制得的较纯净的C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质疑】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假设】(1)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______.
【验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单元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系列实验验证上述假设.
说明:图中小花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分析】(1)该实验的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的是______实验方法.
(2)上述实验中,设计图(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上图(Ⅳ)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结论】探究活动二说明CO
2与水可以反应生成碳酸,则饮料中的CO
2与水也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查看答案
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在实验台上摆放了如下图所示的仪器及一些试剂.小明在实验前作了如下思考,请完成他思考的有关问题.
(1)仪器g的主要用途是______;实验室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
(2)若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要从图中选取仪器装配一套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编号);
(3)实验台上摆放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盐酸、水、纯碱、块状大理石,根据实验室制CO
2的反应原理来制得CO
2,你认为可选用的合理试剂是______.
查看答案
建立“问题意识“是提升化学思维的前提之一.小明在观察煤燃烧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建立了下表中的一种思维模型,请你帮他填写表中的相关内容.
观察发现 | 分析解释 | 知识归纳 |
(1)煤要用木柴等引燃 | |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
(2) | 一氧化碳在燃烧,化学方程式是 | 煤燃烧有CO生成,CO是许多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 |
(3)通常在煤燃烧较旺时添加新煤 | C+CO22C0,该反应会降低炉温 | 从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看,该反应是 反应 |
(4)蜂窝煤燃烧后的剩余固体质量比燃烧前的质量轻 | 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气体 | 理论依据是 |
查看答案
某固体物质由FeCl
3、Na
2CO
3、BaCl
2、Na
2SO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该固体物质的组成,进行了以下实验:
(1)取适量的该物质完全溶解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气体,得到溶液B;
(3)在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滤液C;
(4)在滤液C中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滤液D.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固体物质是由
组成;
②在(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滤液D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④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原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存在BaCl
2,理由为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