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5月13日某电视台指导: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农业示范园,许多大棚西瓜还未成...

5月13日某电视台指导: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农业示范园,许多大棚西瓜还未成熟竞相炸裂,该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权威机构认为是由于不正确使用植物激素,如“膨化剂”、“膨大剂”、“催长素”等所致.
小军对这一报道很好奇,于是他和他的化学兴趣小组到化工商店买了一包白色粉末的膨化剂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膨化剂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常见的膨化剂有NaHCO3(小苏打)、Na2CO3(纯碱)、NH4HCO3、KAl(SO42(明矾)
【猜想假设】他们对这一包膨化剂作出如下猜想:①NaHCO3(小苏打);②NH4HCO3;③Na2CO3(纯碱);④KAl(SO42(明矾)
【实验探究】
操作现象结论
Ⅰ、打开这一包膨化剂闻气味没有闻到______猜想②不成立
Ⅱ、manfen5.com 满分网河水仍然浑浊推测猜想______不成立
Ⅲ、取少量膨化剂,从下图中选取装置①实验加热充分反应后,装置试管口内壁出现水珠,并留白色残余固体推测猜想______不成立
Ⅳ、将实验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图装置⑥实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Ⅴ、manfen5.com 满分网产生白色沉淀推测白色残余固体为碳酸钠
manfen5.com 满分网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成立.
        写出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Na2CO3+H2O+CO2
本题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探究了膨化剂的主要成分.本题中做出了四个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根据实验探究的五个步骤,分别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得出了只有猜想①成立,然后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即可.继续探究,如果选用发生装置②,收集装置③,那么药品要在常温下能够反应,制取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是二氧化碳或氧气. 【解析】 (1)【实验探究】因为猜想②不成立,因此无任何气味;明矾有净水作用,河水仍然浑浊,因此猜想④不成立;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比较稳定,因此猜想③不成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故答案为:任何气味;④;③;CO2+Ca(OH)2=CaCO3↓+H2O (2)【结论】通过以上探究,只有猜想①成立,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①;2NaHCO3Na2CO3+H2O+CO2↑ (3)【讨论】如果选用发生装置②,收集装置③,那么药品要在常温下能够反应,制取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是二氧化碳或氧气.故答案为:CO2或O2;CaCO3+2HCl=CaCl2+H2O+CO2↑或2H2O22H2O+O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铜、铁、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manfen5.com 满分网
寻找知识的共同点和特殊点,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
(1)三种金属具有的共同物理性质为______;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
(2)随着金属矿产的不断减少,金属的防护已成为世界研究的课题;请你写出两条防护金属制品的措施:______
查看答案
资料一:安化插茶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喜爱的饮料之一,其中一种是以花生、芝麻、生姜、绿茶、食盐和水等作原料经研磨而成.
资料二:插茶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油脂、维生素、糖类、水等营养物质,并能提供人体所必须的铁、钙、锌等元素.
(1)插茶中含有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的是______
(2)插茶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______ 等微量元素(填名称).
查看答案
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如右两个实验方案:manfen5.com 满分网
认真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uSO4溶液和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两个方案中,你认为较好的是哪一个,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反应过程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种.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NH4Cl的溶解度表如下:
温度计/℃2030405060
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
在20℃条件下,一种NH4Cl溶液甲,发生如下变化:
溶液甲manfen5.com 满分网溶液乙manfen5.com 满分网溶液丙
请回答:
(1)一定为饱和溶液是    溶液,不能确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
(2)要把40℃时的NH4Cl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