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蒸馒头都是在发酵的面粉中加入适量的纯碱(Na
2CO
3)而小明同学发现妈妈今天蒸馒头并没有“发面”,而是在面粉中直接加入适量的小苏打(NaHCO
3),也蒸出了蜂窝均匀,口感松软的馒头,于是提出问题:蜂窝是怎么产生的呢?
猜想假设:NaHCO
3受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拟定选择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连接仪器,并______ (2)将少量碳酸氢钠装入干燥的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 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 | |
(4)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小烧杯中 | | 有二氧化碳产生 |
(5)加热至无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 | 试管内剩余白色固体物质 | |
实验完毕,小明非常得意,想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却发现了新的问题.他的问题是______.
于是查阅资料:酒精灯加热温度约500~600℃;完全反应时试管内的剩余物为纯净物;Na
2CO
3加热到851℃熔化而不分解;NaOH加热到1 390℃沸腾不分.
解;2NaOH+CO
2=Na
2CO
3+H
2O;Na
2O+H
2O=2NaOH
根据资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你的猜想是______.
验证你的猜想,填写下列实验方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要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
甲、乙两位同学在争论量筒的使用问题,甲同学说:使用量筒时如果没有平视,仰视使读取的数据比正确读数大,乙同学说:不对,仰视使读取的数据比正确读数小.为了说服对方,两人分别画了一个示意图,你来做裁判,甲、乙两位同学谁的分析是对的______,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反应关系,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为
G为
(写化学式);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离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
查看答案
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曲线上点A表示
;
(2)有A、B、C三只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硫酸,观察到
,此时B试管中溶液的状态
(填“饱和”或“不饱和”)
(3)20℃时,将40 g食盐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做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做法)都蕴含着化学原理,请解释生活中的下列现象:
(1)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在第一次使用前充满氮气
;
(2)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时作灯火实验
;
(3)冬季供暖结束后,仍然让管道充满水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