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酸和碱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演示实验]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溶液,若观察到______(实验现象),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探究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① |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温度明显上升. | 测量温度变化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
方案② | | 出现白色沉淀 | 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
[交流评价]请你评价上述两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方案①:______.
方案②:______.
[拓展实验]取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匀速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测得反应过程中pH变化(
20℃)如图所示:从0→t
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______.由图示分析,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到t
2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某研究小组的实验探究如下:
①取少量废水,用稀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蓝色沉淀是______;由此推断,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属于______(填编号)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②该小组又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回收金属和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方案(提示:金属钡比金属铁活泼).
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滤液C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步骤Ⅰ、Ⅱ的目的是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名称是______;
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操作顺序为______(填编号)→洗涤干燥.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查看答案
为了探究过量的碳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a.将过量的碳粉与一定量氧化铜的粉末充分混合,放入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连接;
b.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氮气不与碳、氧化铜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c.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记录与分析:
①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②加热混合粉末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______;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④检验气体产物是CO
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______色.
实验结论:生成的气体产物一定是CO
2.
反思与质疑:请你对甲同学探究气体产物的实验提出质疑:______.
查看答案
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34g该溶液于分液漏斗A中,锥形瓶B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天平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
2O逸出):
反应时间/min | | 1 | 2 | 3 | 4 | 5 | 6 |
装置+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g | 335.70 | 333.78 | 332.64 | 332.58 | 332.50 | 332.50 | 332.50 |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根据上述氧气的量计算分解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④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绘制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温度为
℃;
②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物质.
③40℃时,要完全溶解60g乙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g.
④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
查看答案
节能、环保、高效、新材料的使用是上海世博会的亮点.
①上海世博园内“阳光谷”顶棚膜的生产原料之一是四氟乙烯(C
2F
4).四氟乙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为
;
②上海世博园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所示:
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和氯气作用相似,起
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