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左下图中连线两端的...
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左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其中①、②、③、④、⑤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中的一种,已知在Ba(NO
3)
2与②、②与③、③与④之间均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请依据右下表(注:所涉及到的酸、碱、盐三类物质均限定在该表所列的物质范围),进行物质推断并回答问题.
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阳离子 | OH… | NO3… | Cl- | SO42… |
H+ | -- | 溶 | 溶 | 溶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K+ | 溶 | 溶 | 溶 | 溶 |
Ba2+ | 溶 | 溶 | 溶 | 不 |
Cu2+ | 不 | 溶 | 溶 | 溶 |
(1)写出物质可能的化学式(每空写出一种即可):②
;③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与③反应
;Fe
2O
3与④反应:
;O
2与⑤反应: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概念图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十分有用.请根据下图中的示例,在空的“□”中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注:pH计是一种测pH的仪器)
(2)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1 | 1.2 | 1.4 | 1.6 | 2.0 | 7.0 | 11.0 | 12.2 |
①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
色;
②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化学式)
、
.
(3)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6g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该同学所得的结论是否科学?请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
(1)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是国际环境卫生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涉水卫生”.意在提醒人们关注因水污染引起的水资源破坏,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为保障生活用水的卫生,常采用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
等方法,其中常用作除去臭味的试剂是
.
(2)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
,其中产物
是最清洁的燃料.
(3)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在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水,在t℃时,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甲物质,向D烧杯加入25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1四个烧杯的溶液中,
(填“A”、“B”、“C”或“D”,下同)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②图2分别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是
(填“a”或“b”);要使A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
(1)2008年奥运会的圣火正在高雅华丽的“中国纸卷”--“祥云”火炬(如右图)中熊熊燃烧.据此回答:
①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是因为纸张具有
性.
该火炬的设计则实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体现了和谐的奥运精神.
②“祥云”火炬的外壳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名称)
.
③该火炬燃料丙烷(C
3H
8)的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火炬顶部有许多通风口,目的是为了使空气流通,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2)灭火毡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①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
②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
A、B、C三种物质各15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与C恰好消耗完毕.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2:3
B.2:1
C.3:2
D.1:1
查看答案
由C、H、O、Ca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氧化物,它一定是二氧化碳
B.乙是碱,它不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丙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它一定是碳酸
D.丁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它一定是水
查看答案